【長春】新增6個長條座椅方便市民休閑納涼
昔日的圍墻被拆除了,院內(nèi)的綠意撲面而來……19日,位于南湖大路與亞泰大街交會處的市城市管理局,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視野通透、綠意盎然。為了讓城市“更通透、更綠色”,該局在我市率先自拆單位圍墻,曾經(jīng)“養(yǎng)在深閨”的樹木花草,成為市民共享的“綠色福利”。
拆掉圍墻最直觀的感受是“透綠”。在現(xiàn)場,高大的喬木撐起了“綠傘”,姹紫嫣紅的鮮花編織起了“彩帶”,長條形的草坪變成了“綠毯”……沒有了昔日一道道擋住視線的柵欄,院內(nèi)院外的濃濃綠意盡收眼底,平添了幾分舒適與愜意。
“感覺沒幾天,這里就大變樣了,還挺漂亮的!”正在長椅上休息的市民劉先生笑著說。“圍墻拆掉后,視野更開闊,綠色空間可共享,感覺更親民。”對于該局的“拆圍透綠”做法,市民王女士真誠點贊。
“拆掉圍墻看似是一個“拆圍透綠”的行動,其實有著豐富的意義和內(nèi)涵。”該局局長王世忠說,隨著城市的發(fā)展,一些主要街路、重點區(qū)域有大片的圍墻,把綠色“擋”到了百姓的視線之外,綠色、開放、文明和共享,是我們城市的一種品質(zhì)。自5月末起,該局緊緊圍繞“綠色、通透、文明、共享”的理念進行設計改造,旨在讓原本被“關(guān)”在墻內(nèi)的庭院綠化“走”出來。
在設計改造的過程中,該局本著節(jié)約、簡約的原則,緊密結(jié)合樓體的風格和街路的風格,經(jīng)過3次研究討論最終確定改造方案,6日開始施工,12日完工,拆除圍墻、壓頂及圍欄約140米;采用原有的蘑菇石、大理石裝飾平臺外觀,用于擺放鮮花;以生態(tài)環(huán)保為出發(fā)點,新增生態(tài)有機覆蓋物;新增6個長條座椅,方便市民休閑納涼,拉近了與市民的距離。
單位圍墻打開了,很多人都擔心安全性。“根據(jù)這幾天的實際情況看,效果很好,市民基本上不會隨意穿行,大家更是好評如潮。”王世忠告訴記者,下一步該局還將進一步細化“拆圍透綠”工作,根據(jù)不同季節(jié)研究相應方案,通過新增喬灌木,增加綠化面積,打造立體化的單位綠色庭院,讓廣大市民在一年四季中都能享受到美景。